一码中内部资料

如何进行产品规划?

一码中内部资料 2024-08-31

一切公司活动的核心都是产品,围绕产品的规划决定了产品的价值和市场表现,也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地位。规划是理清方向的灯塔,更是达到目标的谋略。它既是研发工作的“指南”,又是销售工作的“圣经”,更是后端资源的“整合器”。


所谓“不谋万世者,不足谋一时;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”。产品规划的本质其实就是投资策略,具体而言就体现为布局+战术。布局代表着产品组合,体现了产品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个性特征,包含产品的前世、今生和未来给客户赋予的价值;战术具体而言就是产品的攻防策略,体现了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导向和策略。

成功的产品规划,需要抓住三个关键点


1.产品规划必须来源于公司战略

战略管理是一个“从战略制定—战略展开—执行与监控再到战略评价”的闭环,产品规划就定位在战略展开这个环节,产品规划自然就来源于战略制定。


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可以简要描述为:梳理和分析宏观市场的价值转移趋势,发现机会;利用细分市场和客户分析明确有可能的机会;然后通过竞争分析过滤堡垒市场的机会;通过新增长机会分析过滤不适合自身的机会;明确可为的机会以后通过业务设计与选择明确行动规划与方案;最后通过3年规划与财务分析确保实施过程符合预期。


通过这样一个过程,能够形成公司的目标、策略以及控制点。将公司的目标、策略进行细化和分解,从而也就产生了为了支撑这些目标和策略所要求的产品规划。


2.关键技术和趋势分析是产品规划的重要输入

关键技术的突破会对客户需求造成重大影响,它可能体现为更快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,或是把客户的潜在需求转变成显性需求,或是引导和创造需求。同时,关键技术的突破会改变当前的竞争格局,加速格局的转变,对现有产品造成颠覆性的影响,形成全新的“机会窗”。


做产品规划必须关注技术发展的趋势,尤其是关键技术突破的时机,这种关键技术体现在产品上可能是成本上显著降低、性能上的大幅提升、甚至是消费者购买偏好的重大转变。所以,将关键技术分析融入到产品规划的过程中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。


3.结合公司战略和关键技术分析确定产品实现的路径和节奏

基于公司战略和关键技术分析后的输入形成产品规划的方向和基础;关键技术分析从产品内生延展出产品发展的方向,在产品规划乃至实现过程中,还必须考虑匹配——公司资源的匹配,如果产品规划与组织资源能力不能做到良好适配的话,同样会造成操作过程中的巨大困难;节奏上过早或者过迟都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,甚至会带来产品的失败。

一份成功的产品规划,还依赖的关键要素


1.对市场和客户深入和准确的理解

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,市场和客户是一切工作的核心,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诸如产品立项,设计思路、技术标准等所有活动都是依据市场前景和客户反馈来进行的,而产品规划在更高层级上要求必须对市场和客户深入和准确的理解,强调深入和准确,就必然是具备前瞻性和满足客户需求的,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规划,才是真正有价值的。


2.技术准备度

R&D分离可以降低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,提升产品开发的速度。Research可以更加关注基础技术的积累和突破,Develop则可以同时进行多项不相关的任务,这样在专业性和时效性上就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,在产品规划过程中,必须同时考虑Research和Develop两个模块,任何一方不ready都会带来整个项目的“流产”,只有将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。


3.市场和研发的拉通

在IPD产品实现的过程中,强调跨部门团队的运作,要求公司级市场和研发的拉通。如果在公司前端市场和后端研发中存在断点,必然会带来前后端无法协调的矛盾和效率的低下。市场和研发拉通的解决方案,首先是依靠产品规划拉通。在制定、完善、确定产品规划的过程中不断协调和拉通,实现理解一致,目标一致,节奏一致,能最大程度的消除市场和研发的割裂和差异,形成合力,力出一孔。

产品规划如同一个交响乐团,它让林林总总的产品像各种乐器一样绝妙组合又各司其职,演奏出让人心动的乐章。对于竞争对手而言,产品规划就如排兵布阵,让各系列产品如各路兵马般攻守相备,招招致敌。


IPD框架下的产品规划不仅承载了战略管理如何做正确的事,更加决定了产品实现过程中如何正确的做事。